關於我們

先師潘炳坤簡歷

潘炳坤先師

武脈承傳 根植鄉土

先師潘炳坤,廣東四會縣新圍村人,自幼嗜習武及獅藝,年僅六歲即隨該縣(鴻頭蔡尾)拳師劉發、羅潤習技十餘年,幼承庭訓,隨慈母習(鴻拳)拳術及獅藝,奠立深厚武學根基。

武術傳承

香江傳藝 拜得名師

五十年代初,先師隨叔父潘燊南渡香江,從事機車鋸木職業,其時應機僑港機車鋸木職工會之邀傳授獅藝,適逢洪拳謝鴻恩高足黃昌宗師於同處教授洪拳及獨步武林之左手棍法。先師慕其武藝,遂帶藝投師,潛心修習十餘年,造詣甚深,極得其師器重委以助教之職。

香江武術

新界紮根 武德化人

六十年代,先師武名日盛,歷任僑港機車鋸木職工會理事長,先後凡五屆並兼該會國術部主任,並應新界錦田大江埔村人士邀請在該鄉村授藝,其後新界各鄉村競相延請授藝。以武術培育鄉民強健體魄,更以武德教化人心。

武德教化

立會弘武 薪火相傳

1967年,先師創立潘炳坤健身院,1973年正式成立潘炳坤國術體育會,初設會址於元朗安寧路鴻運樓,繼續授徒及兼醫跌打傷科,甚得當地人士信任。1980年,在各弟子共同努力下遷至泰祥街大興大廈永久會址。先師以弘揚傳統國術文化為己任,使鴻拳、鴻頭蔡尾獅藝及左手棍法等傳統武學得以在港傳承。

國術體育會

先師雖逝 精神長存

九十年代初,先師因病駕鶴仙遊,然其"以武修身,以獅承志"之精神永駐。本會謹承遺志,數十年來恪守「傳承鴻拳、弘揚獅藝」之訓,致力發揚傳統國術文化,薪火不息。

傳承精神

吳驊倡師傅傳略:從門外偷師到國術文化傳承者

貧寒少年的武術夢

吳驊倡師傅,1952年出生,廣東省豐順縣湯西鎮焦潭村人,幼時隨家人居於香港新界錦田大江埔村,是家中的長子。童年時家境清貧,但他性格堅毅,這段艱苦的成長經歷也為他日後的武術生涯埋下了堅韌的種子。

1966年,村中成立「醒獅國術青年團」,並邀請潘炳坤師傅(師父)授藝。年僅14歲的吳驊倡對武術充滿好奇,尤其被傳統南獅和拳術的剛勁所吸引。由於他無法負擔學費,只能每晚躲在門外,靜靜觀摩師兄弟們的練習。

就這樣,他風雨無阻地堅持了三個月。師父發現這個少年日日駐足門外,眼神專注,從不懈怠,深受感動,於是主動提出免費收他為徒。這份師徒緣分,不僅改變了吳驊倡的人生,也讓他深刻體會到「堅持」的可貴。師父常告誡他:「世上沒有愚蠢的人,只有懶惰的人。」這句話成為他一生習武、授藝的座右銘。

貧寒少年

難忘的師徒情誼與成長歷程

吳驊倡自知天資不如其他師兄弟,但他深信師父的教誨,他加倍苦練,以勤補拙,漸漸獲得師父的認同。

同年,師父挑選了八名弟子前往師公黃昌的壽宴,吳驊倡有幸入選。來自鄉間的弟子們心思淳樸,帶來的賀禮竟然是活雞、活鴨和大金瓜(南瓜),這成為了宴會上的一道別開生面的風景線。[現在這位老人家每當回憶起這件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不僅讓吳驊倡第一次感受到了武林中人的熱鬧與情義,也使他深刻體會到了同門之間真摯的情誼。

師徒情誼

乘風破浪的武術少年

六十年代末,師父率十多名弟子乘船遠赴澳門參加醒獅巡遊。當年船票僅五元,但對這群鄉村少年而言,已是難得的冒險。擠在船艙、仰望海浪的點滴,成為吳驊倡一生難忘的回憶。

武術少年

從助教到總教頭:傳承的使命

1969年,年僅17歲的吳驊倡被師父委以重任,派往「鄧昭國術體育會」擔任助教,正式開啟教學生涯。七、八十年代,他追隨師父穿梭於新界各鄉村、社區會堂,將「鴻拳」拳術與「鴻頭蔡尾」傳統南獅薪火相傳。

1993年,師父因病仙逝,吳驊倡悲痛之餘,毅然扛起「總教頭」重任,繼承先師遺志。對師父的敬重與敬畏如長明燈不滅,師父「愛惜徒兒」「用人為才」的訓誡始終銘記,尤其「要尊重醒頭」的武訓,更被他奉為畢生信條。

總教頭

堅守傳統,弘揚國術

如今,吳驊倡師傅已逾古稀之年,但他依然活躍於武術界,致力於推廣傳統國術與傳統南獅文化。他常說:「武術不僅是強身健體之術,更是修身養性之道。」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貧寒少年憑藉毅力逆襲的人生傳奇,更是一段關於尊師重道、堅守傳統的文化傳承佳話。

從當年在門外偷師的窮小子,到如今的國術文化傳承者,吳驊倡師傅用一生詮釋了何為「武德」,也讓更多人見證了中華武術的深厚底蘊與不朽精神。

傳統國術

盛壽南師傅的武術人生:從偷師小子到薪火相傳的教練

執著少年的武術夢

1964年,盛壽南師傅出生於寶安縣,自幼在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鄉大井圍長大。性格內斂的他,從小就對中國武術充滿熱忱。1978年,14歲的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村中成立「大井青年團」,並邀請潘炳坤師傅傳授傳統南獅及中國武術。

他滿心渴望加入,卻遭家人極力反對,擔心習武耽誤學業。然而,這並未澆熄他的熱情,他每晚偷偷在門外「偷師」,再利用空餘時間自我操練。家人觀察一個多月後,發現他的堅持並非三分鐘熱度,最終點頭應允。這份執着,開啟了他與潘炳坤師傅深厚的師徒緣分。

盛壽南師傅年輕時

初試啼聲:天后誕的震撼教育

同年,盛壽南首次以醒獅團成員身份參與元朗天后誕巡遊。途中,一隊心懷不軌的獅隊突然衝撞而來,年少的他一時手足無措。危急之際,師父一個箭步上前,一掌壓停對方獅頭,其他師兄則迅速揮動「行獅棍」護住師弟們。

這一幕令他震撼不已,不僅見識到同門的團結,更深刻體悟到——唯有加倍苦練,未來才能成為保護他人的強者。

天后誕巡遊

澳門之行:椰子青陣的覺醒

1979年,盛壽南獲師父賞識,隨團前往澳門參與土地誕及財帛星君誕巡遊。首次離港的他興奮難眠:乘大船、玩老虎機、十幾個小子擠一間賓館……新鮮事接踵而來。

然而,最令他驚嘆的,是澳門街市內的「椰子青陣」。當日,他一口氣打破十個椰子,這才恍然大悟——師父平日嚴苛要求弟子苦練木人樁,正是為了這般真功夫。

澳門之行

以舘為家:三年苦練鑄造深厚情誼

1980年,香港沙田舉辦「歌舞幻彩慶中秋」,盛壽南為求表現完美,每晚留在武館加操至深夜,甚至以旗幟為地氈、獅被作鋪蓋,將武館當成第二個家。

這般刻苦持續三年多,不僅技藝精進,更與師兄們建立起深厚情誼。師兄們帶他見識民歌餐廳,那份認同感,讓他倍感溫暖。

武館練習

臨危不亂:大頭佛的「鯉魚打挺」

1981年,大埔區議會成立,醒獅團出動兩頭獅子與一大頭佛助陣,瞬間成為媒體焦點。然而,鋒芒畢露引來其他獅隊挑釁,步步緊逼之際,二師兄舞動大頭佛,一招「鯉魚打挺」巧妙化解危機。

若非親眼所見,盛壽南難以相信武術竟能如此靈活應變。

醒獅表演

薪火相傳:從弟子到教練

在師父悉心栽培下,盛壽南逐步踏上教練之路。他先在武館指導新弟子,後於錫降村、朗屏邨社區中心及學校擔任助教,更協助師兄吳驊倡到福慶村、沙江圍、鳳降村等地教學。

潘炳坤師傅的教誨與關愛,讓他一生受用。如今,他矢志傳承師傅「因材施教、愛護弟子」的精神,將傳統武術文化發揚光大,永續薪火。

教練傳承

盛壽南師傅的故事,不僅是武術的修練,更是一段關於堅持、覺悟與傳承的熱血人生。

精彩時刻

1967年

1967年錦田鄉新春盛事:先師潘炳坤即興演繹「三點八卦棍」驚艷全場

1967年農曆新春,錦田鄉洋溢著喜慶氛圍,鄉民齊聚慶賀佳節。其中,醒獅參拜活動高潮迭起,先師潘炳坤更在永隆園球場(現聖約瑟小學所在地)即興表演左手棍法絕技「三點八卦棍」,棍法剛柔並濟、招式行雲流水,引得現場喝彩不斷,成為當年新春最令人難忘的武術風采。

這一幕不僅展現了傳統功夫的深厚底蘊,更見證了錦田鄉民俗活動的熱鬧與傳承。時至今日,先師的颯爽英姿,仍是老一輩街坊津津樂道的傳奇畫面。

1967年錦田鄉新春盛事

1978年

1978年新會招商盛典:醒獅破陣顯團結,改革春風中的武魄宣言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剛剛吹響,廣東新會首屆招商大會便以一場震撼人心的醒獅表演載入史冊——潘炳坤、吳驊倡師徒聯袂演繹傳統絕技「獅子出洞青陣」,獅子騰躍間默契無間,最終以雷霆之勢擊破2隻椰子,引得滿堂喝彩。

表演結束後,當地領導登台盛讚:「中國人就該像這對師徒般同心協力!只要團結一致,中國必將崛起!」這番鏗鏘話語,恰與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共鳴,成為現場最動人的註腳。

這場表演何以經典?

•⁠ ⁠🦁 武術外交:在招商引資的歷史性場合,以傳統武術展現開放姿態

•⁠ ⁠✊ 破陣隱喻:擊碎椰子的瞬間,象徵突破舊桎梏的改革決心

•⁠ ⁠🤝 師徒傳承:潘吳二人招式間的信任,完美詮釋「以武傳德」的嶺南武學精神

1978年新會招商盛典:醒獅破陣顯團結,改革春風中的武魄宣言
1981年

1981沙田馬場中秋傳奇:先師潘炳坤領軍 醒獅獻藝榮膺港督嘉許

中秋月圓夜,沙田馬場化身歡樂海洋!1981年「歌舞幻彩慶中秋」活動特邀本會參與,由先師潘炳坤親自率領,創下香港節慶表演新紀錄:

🌕 首夜輝煌戰績:

✓ 破紀錄18頭醒獅同時登場,氣吞山河

✓ 2個大頭佛穿梭互動,妙趣橫生

🌖 次夜再創巔峰:

✓ 9獅9佛默契配合,剛柔並濟

✓ 獅陣變幻,由大頭佛帶領下上演「九獅盤龍追月」壯觀場面

港督麥理浩爵士親臨觀賞,讚嘆不已

【歷史性榮耀】

•⁠ 「吉德流普」感旗頒授: •⁠ 港督麥理浩爵士親授錦旗予先師潘炳坤 •⁠「吉德」彰顯武德高尚 •⁠「流普」寓意技藝永傳 •⁠ 成為本會最珍貴歷史文物之一

★ 時代意義: •⁠ 首創大型戶外醒獅匯演模式 •⁠ 奠定香港醒獅國際地位 •⁠ 官民同樂的文化盛事典範

1981沙田馬場中秋傳奇:先師潘炳坤領軍 醒獅獻藝榮膺港督嘉許
1999年

千禧龍騰·深港同慶:1999深圳下沙金龍跨世紀大巡遊

【世紀盛典】 1999年12月31日,當全球迎接千禧年之際,深圳福田沙頭下沙村舉辦了震撼人心的「金龍巡遊」跨年盛事。本會榮獲「沙頭下沙黃氏宗親會」邀請,參與這場長達5小時的世紀巡遊(路線:下沙村→文錦道),與數萬市民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經典畫面】 📸 永恆瞬間: •⁠ 300面彩旗迎風飄揚,在世紀之夜形成壯觀旗海 •⁠ 百米金龍領航巡遊,象徵千禧祥瑞 •⁠ 本會精銳盡出,協助舞動金龍為世紀交替獻上祝福

【歷史意義】 ✓ 深港民間團體首度聯手舉辦跨年慶典 ✓ 創下深圳最長巡遊時間紀錄(5小時) ✓ 300面特製彩旗代表對新世紀的300個美好祝願

300支旗海

300支旗海

大會祥龍

大會祥龍

吳驊倡師傅自影

吳驊倡師傅自影